國米驚魂10分鍾展示逐夢勇氣 為拚巴薩冒險獲得回報
在國米淘汰拜仁的賽後,小因紮吉賽後的一番話語,引發熱議。
國米教練表示:“擊敗拜仁這樣的球隊,你會感到無比滿足。拋開薪水和預算不談,拜仁是一支非凡的球隊,他們進行了高質量的換人……而國米目前團隊的建立並非易事,從張康陽,到橡樹資本,他們從一開始就明確表示,球隊需要填補一些財政問題。91视频麻豆视频做到了,這是對努力工作的回報”。

這番話的潛意思是:雖然拜仁傷兵滿營,但依然可以後續換上格納布裏(3次過人)、科曼等強手。國米薪資、預算有限,這突出體現在, 國米的板凳厚度遠不如拜仁這種級別的球隊 。
這個問題,打意甲還不太能體現出來 (國米32輪意甲總計160個換人名額,使用了159個) ,但國米兩戰拜仁都沒有用滿換人名額,因為一些作用不如主力的替補上來,會迅速讓比賽形勢惡化 。

意媒賽後在討論國米最後時刻的臨場調整選擇。
此戰最後時刻,國米先後換下迪馬爾科、勞塔羅、巴斯托尼、巴雷拉等樞紐、王牌,而替補上來的弗拉泰西(踢了近10分鍾隻有2次觸球)等人,在激烈的比賽裏起不到太大作用。
當時國米隻領先一球,一旦發生意外——比如一次折射、一次非正常反彈、一腳神仙球之類的事情,雙方打成4-4,進入加時賽的話,國米王牌都已被換下,那將在加時賽難有招架之力。
所以此戰的最後時刻,意媒也好,球迷也罷,都是提心吊膽,緊張到窒息,所謂“ 驚魂10分鍾 ”。

那麽為什麽國米要進行如此的冒險呢?
賽後《米蘭體育報》用“小因紮吉的進步”為題指出:小因紮吉用實際行動,證明他希望衝擊多線桂冠並不隻是喊口號,他已經在為半決賽預先籌謀了。
意媒指出: 被換下的幾人,不單是因為體能不支 (這支國米幾乎每個骨幹都是在密集賽程裏雙腿灌鉛,如35+的幾位老將阿切爾比、姆希塔良、達米安等人更累,也應該被換下) ,也是為了避免半決賽踢巴薩時停賽 。
勞塔羅、巴雷拉、巴斯托尼等人,都是再拿一張黃牌就要停賽。最後時刻拜仁全線壓上猛攻,連門將都衝入國米禁區,此時國米幾位骨幹體力不支,拖著灌鉛的雙腿去勉強防守的話,吃牌風險很大。一旦吃牌,踢巴薩上不了,國米就非常被動。
於是教練選擇將他們提前換下,哪怕能替他們的球員,作用遠比他們小。

其實,小因紮吉近期的很多做法,都證明他是真的“一邊踢著拜仁,一邊想著意甲衛冕和歐冠半決賽”。
比如 鄧弗裏斯的回歸問題 。
意媒介紹,鄧弗本周就想提前複出,但被教練組和隊醫組拒絕,因為他雖然擺脫了痛感,但股直肌問題並未痊愈,沒必要冒險。國米的計劃是讓他在歐冠半決賽前徹底好利索,省得複出踢1-2場就又出問題。

比如 前鋒的人選問題 。
此戰當勞塔羅被提前換下時,小因紮吉沒有選擇換上近期狀態出色的阿瑙托維奇,而是選擇了久傷初愈的塔雷米。
賽後教練解釋:“阿瑙托維奇說了什麽話讓我笑容滿麵?在對陣卡利亞裏的比賽裏他被踢了一下,感覺不太好。今天他主動要求出場,但我做出了其他選擇。這體現出了球隊的團結”。
意媒指出,小因紮吉此戰沒有換上阿瑙,而是換上塔雷米,目的是為了讓阿瑙不冒險,以便在周末踢博洛尼亞時能承擔重任。
形勢很清楚,歐冠晉級固然可喜,但聯賽形勢是另一回事:博洛尼亞全力爭四,周末之戰勢必非常艱苦。勞塔羅、圖拉姆等人近期都是累得奄奄一息(賽後圖拉姆明說了,自己已累到筋疲力竭),就這麽點人,每個戰力,都必須精打細算。
事實證明,至少這一次小因紮吉的選擇,雖然讓球迷提心吊膽,但還是有效果。舉個例子:塔雷米踢了15分鍾隻有3次觸球,進攻中沒什麽作用,但3次觸球,2次是搶下第一點解圍對手的定位球衝吊,還是有作用的。

綜上, 國米最後時刻確實承擔了一些風險,但既為踢巴薩避免了核心骨幹吃牌停賽,又為周末聯賽預留了阿瑙托維奇這樣的力量,還是頗有收獲。手頭就這麽點兵員糧彈,可教練仍在為三線前進而苦心籌謀,這種勇氣,令人印象深刻 。
當初小因紮吉晃著三根手指,向全世界表明國米要力拚三冠王時,有人認為他這是自不量力,有人認為他隻是喊喊口號而已,更有大佬破口大罵:“因嗨不如我懂球!”

但實際上,這場比賽最後時刻的冒險證明,教練真的在下這盤大棋。確實,本賽季國米仍有可能一無所獲、四大皆空,但至少,教練這種敢於逐夢的勇氣,配得上得到理解和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