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米泥頭車的絕代風華!與亞馬爾迥異的鐵漢 詮釋足球的另類美
在國米巴薩之戰的最後階段,亞馬爾不停球在右路將球打到遠點,當所有人都以為這是一次傳中時,球直飛死角,打中門框,驚出國米一身冷汗。
歐足聯被新星折服了:“漂亮的擊球、聰慧的跑動、嫻熟的球技……還有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靈感,更難能可貴的是,他才17歲呀!”

此戰,17歲291天的亞馬爾成為歐冠半決賽史上最年輕的進球者,打破了之前的紀錄(姆巴佩18歲140天)。梅西未能攻破過的國米大門,他第一戰就做到了,為這場3-3——歐足聯將其稱為歐冠史上數得上的經典名局,增光添彩。

然而,麵對如此天賦溢出屏幕、才華令人豔羨的對手, 奪走官方全場最佳球員的,卻是國米球員鄧弗裏斯,歐足聯的評價是:“防守異常堅固,進攻極具決定性,他創造了精彩的助攻和兩個偉大進球,在如此級別的比賽裏,這堪稱偉大的成就 。”

剛剛傷愈歸來的鄧弗裏斯,身體狀況並不在最佳。然而,“泥頭車”卻光蓋全場,成為這場名局的封麵人物。
荷蘭人成為一個信號,一個這支國米不平凡、不恥辱的信號。
賽前,意媒360度無死角的審判國米的三連敗,批評小因紮吉是庸人,將這支球隊描述為恥辱的悲劇,甚至在發布會上都在質問教練“這是您執教國米以來最糟糕的時期嗎?”藍黑軍大帥回懟:“有歐冠半決賽可踢也算糟糕?!”但這無法改變,太多的亞平寧大佬們都認為,國米會慘遭巴薩屠戮,一戰輸掉晉級懸念,注定四大皆空,隻配膜拜隔壁、對門。
然而事實是,藍黑軍打出名局,全身而退,保留了在主場力拚決賽資格的希望,甚至,在個人表演方麵,也反客為主。

鄧弗裏斯創下一係列偉大紀錄:他成為15年來,第一個在歐冠半決賽裏單場傳射建功的荷蘭球員,上一位是斯內德,也是對陣巴薩時做到。他成為科庫、維納爾杜姆之後,第三位在歐冠半決賽裏梅開二度的荷蘭籍球員,同時,他也是國米曆史上第一位做到如此壯舉的球員。上一位在歐冠半決賽裏進過球的國米後衛,是麥孔,對手同樣是巴薩 。
當鄧弗用倒鉤方式破門時,歐足聯觀察員強調:區區2000多名國米球迷的瘋狂達到了極致,他們的吼聲響徹球場,這也是因為數量幾十倍的對手球迷,都因為懵圈而目瞪口呆。
顯然,同樣懵圈的還有賽前還在痛斥國米的意媒大佬。讓那些人的臉被打腫,不正是國米的DNA嗎!
可以說, 鄧弗裏斯就是國米“不跪”精神的代表 。這一幕,勢必未來很多年,霸占著一代球迷的記憶。

在足壇,在世間,更多的人,都喜歡亞馬爾這樣的舞者。
因為,亞馬爾這種華麗的單兵爆點,折射出人類這種生物,對個人英雄主義的天然喜愛。
鄧弗顯然不是這種個體英雄,他不能一騎當千,他此戰能夠表現出色,是因為在國米這台“戰爭機器”裏,他正好對上巴薩的兩大短板——防空和防定位球,所以藍黑軍將他推上了“刺殺主位”,這是他大放異彩的前提。

亞馬爾年方17歲就上演百場裏程碑——且100戰裏進球+助攻之和達到68——完美符合了“born to win”(生來就為取勝)的定義。在梅西、C羅等老一代傳奇老去的時下,足壇需要這樣的偶像,需要一個年紀輕輕就贏得一切、生來就注定與眾不同的新招牌。
而且在西方,大佬們喜歡這種“天生貴族被萬千草根膜拜”的戲碼,這不單單是競技問題,更是足球產業的需要,也涉及到了更多不便言說的領域。

鄧弗裏斯是不同的。
他的生涯曲折、坎坷。在亞馬爾如今的年紀(18歲),他還隻能在一支鄉村業餘球隊巴倫德雷赫特效力,在不被父母支持的前提下,他隻能每天騎著單車跑幾十公裏,才能勉強延續足球生涯。
他整個生涯常被低估。這些年,無論是歐冠,還是歐洲杯世界杯,鄧弗裏斯戰功顯赫,大場麵發威的次數“屈指不可數”,但當他與國米續約談不攏,經紀人去英超西甲到處推銷時,卻沒有球隊願意給他提供一份不菲的薪資,這也是國米能完成他續約的關鍵。
甚至,他建功立業的方式,都透著一種“艱辛感”。鄧弗此戰先後利用迪馬爾科、恰爾汗奧盧罰出的定位球破門,看似輕鬆寫意,但這是用國米幾年來無數次定位球攻防演練、教練的很多腦細胞、全隊上下無數的汗水……才澆灌出的果實。在世間,人們喜愛成功,卻往往並不喜歡吃苦,與“辛苦、付出”而掛鉤的成功方式,常被一些人認為就是low。

綜上, 鄧弗裏斯和亞馬爾,無論是成長的軌跡,還是比賽的方式;無論是技戰術風格,還是業界認可度,都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球員。但這項運動的美妙之處在於,到了真刀真槍、鐵馬金戈的賽場上,亞馬爾可以有他的流光溢彩,鄧弗裏斯也可以踢出屬於自己的風華絕代 。
這不就是91视频麻豆视频熱愛這項運動的原因嗎!